首页

踩踏之家初九踢档

时间:2025-05-25 12:56:24 作者:高迪、乔治·兰多领衔 “2025西班牙艺术季”在沪启幕 浏览量:40695

  退货须先给好评、线下送礼换好评、朋友圈集赞可返现……

  “好评返现”套路深 莫因小利吃大亏

  黄庆

  广州日报讯 (全媒体记者黄庆 通讯员粤消宣)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于今年9到10月期间组织开展了“好评返现”调查,并推动相关问题整改规范。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“挑战好评返现消费潜规则活动”采取问卷调查、志愿者体察、案例线索征集等方式,回收有效网络问卷5254份,完成354份消费体察样本(涉及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、抖音、快手、美团、饿了么等主流电商平台),收到482条“好评返现”案例线索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92.8%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消费中遇到过“好评返现”现象。

  “好评返现”是网络经营者为了获取较好评价,以返回少量现金或给予购物优惠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做出“好评”的行为。经营者采取“返现”等手段诱导消费者“好评”,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等合法权益,而且扰乱正常网络消费市场经营秩序,对信用评价体系造成破坏,涉嫌不正当竞争。

  “好评返现”在网络普遍存在并向线下延伸,除了电商平台,也有不少受访者反映在培训教育机构、酒店住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场所遇到过“好评返现”。

  综合来看,目前随商品一起寄“好评返现卡”最为常见,这类现象在问卷调查和消费体察中分别占比62.4%、78.2%。除此之外,商家还通过“商品签收后客服提醒”“加入粉丝群”“商品详情页面介绍”“客服主动介绍”等多种方式推送“好评返现”信息。从推送的内容上来看,商家不再明目张胆写“好评返现”,而是改为“扫码领红包”“售后卡”“评价+配图返现”等,同时也不再要求消费者直接写“好评”,而是改为“全五星评价”“五星优质评价”“点亮全部小星星”“满星”等。

  消费者想“返现”,要满足商家很多要求,如评论内容要走心、要晒图或视频、关注店铺等,甚至还有客服直接提供评论文案让消费者复制粘贴。商家还会提醒,晒图不要拍到“好评返现卡”,聊天中不要提及“返现”。商家“返现”除了现金红包外,还有送优惠券、送赠品、送积分等。

  在网购盛行的当下,网上商品的评价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影响至关重要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,逾9成受访者在网购时会查看用户评价,其中43.1%表示每次网购都会查看用户评价;逾8成受访者表示用户评价会较大程度影响消费决策。而“好评返现”的出现,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决策造成了影响,问卷调查中超7成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因用户“好评”率高而购买,但实际收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与“好评”描述明显不符的情况,其中32.6%受访者表示经常遇到这种情况。而在志愿者体察中,也有16.4%的样本存在商品实物与用户“好评”内容不符的情况。对于“好评返现”,超9成受访者表示日常消费受其困扰,其中有41%表示难以从用户评价中获取真实信息,51.2%表示只能靠查看用户差评来获取真实信息。

  “好评返现”六大潜规则

  广东省消委会征集“好评返现”案例线索,最终总结出六大“好评返现”典型消费潜规则,分别是:附带“好评返现卡”,影响真实客观评价;问题商品退货须先好评,给消费者正当权益设门槛;线下送礼换网络好评,“榜一餐厅”名过其实;客服软磨硬泡求好评,影响正常消费体验;朋友圈“集赞”返现,“绑架”消费者帮助推广;利用“好评返现”心理,诱导实施电信诈骗。

  “好评返现”六大典型消费潜规则

  一、附带“好评返现卡”,影响真实客观评价

  案例:消费者王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号称8G运行、128G存储的具有高性能处理器的青年手机,因受用户好评影响,就下单了。商品收到后,随商品还有一张“好评返现卡”,但手机一看就是一部“老人机”,并且十分卡顿,手机内存也只有2G+16G。王先生表示,此次购物体验十分不愉快,虚假的好评给他造成了极大的误导和困扰。

  点评:经营者用“返现”引导消费者做出不尽符合真实情况的评价,用“好评”赢取更多交易机会。这一做法,一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、公平交易和自主选择权;二是违反不正当竞争有关规定,有悖诚实信用、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。

  二、问题商品退货须先好评,给消费者正当权益设门槛

  案例:消费者曹女士在直播间购买栗子,收到栗子后发现和直播间卖的商品不一致。曹女士找客服反馈,客服让曹女士给个好评,然后才给全额退款。当时曹女士有一种被拿捏的感觉,心里很是不舒服,曹女士毅然拒绝了客服,并在平台举报了该商家。

  点评: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经营者采取网络、电视、电话、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,消费者在保证商品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,可以“七天无理由退货”。这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。案例中,消费者发现在直播间购买的物品“货不对板”,申请退货退款,经营者却要求给好评才能全额退货,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。

  三、线下送礼换网络好评,“榜一餐厅”名过其实

  案例:消费者任先生与家人在某自助餐餐厅就餐时,服务员通过送小礼品的方式向他和家人讨要好评。任先生称,该餐厅在某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的好评较多,甚至多次挤进自助餐热门榜的榜一的位置,但实际情况与“好评”内容并不相符。

  点评:经营者通过当面赠送礼品、优惠券的方式,诱导消费者在网上给予好评,帮助其提升排名或美誉度的行为,同样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。

  四、软磨硬泡求好评,影响正常消费体验

  案例:消费者左女士在网上购买商品后,商家一直追着说好几遍好评有奖励,不是打电话就是通过平台发信息,左女士认为被追着要好评真的很烦人,非常影响消费体验。

  点评:沟通联系索要好评,只要不构成胁迫,并不违法。但是否给予好评是消费者自主自愿的行为。消费者如果遭遇商家反复索要好评滋扰的情况,则应该勇敢维护自身权益,可以向平台和相关部门投诉举报,或通过诉讼进行维权。

  五、朋友圈“集赞”返现,“捆绑”消费者充当推广

  案例:某商家推出朋友圈晒单集赞有奖活动,要求消费者分享活动海报到朋友圈,附上30字以上的朋友圈文案,文案须包含推荐在某商家消费、给予商家商品好评等字眼,集满50个赞后截图回复商家微信公众号客服,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返现。

  点评:朋友圈集赞是时下流行的一种营销方式,虽然目前来看此种行为并没有明显的违法违规。实际上,商家是利用这种方式捆绑消费者充当“宣传工具”,甚至让其参与虚假宣传,干扰市场秩序。消费者不应该盲目参与此类活动。

  六、利用“好评返现”心理,诱导实施电信诈骗

  案例:消费者黄先生在外卖平台某水果店购买水果,两天后收到“五星好评返现10元”的短信,并附有链接。黄先生进行操作后,很快收到10元返现。但工作人员告诉黄先生“购买”800元水果并进行好评,即可返现800元,等于免费赠送水果。黄先生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了800元,随后即被对方拉黑,联系商家后才知道被骗了。

  点评:一些诈骗分子通过“好评返现”进行利诱,诱导消费者添加私人账号,点击不明链接,再实施诈骗行为。消费者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,切勿轻信“免费领取”“好评返现”等宣传,警惕各种私人转账要求,以免上当受骗。(广州日报) 【编辑:刘湃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暑运以来中国铁路发送旅客8.72亿人次

此次东博会召开前夕,张松声和广西官方共同打造的中国—东盟水果交易中心首展举行开展仪式,该项目引进欧洲国家先进的批发市场概念,将扩大中国—东盟水果进出口贸易规模。

河南大学大礼堂着火 暂无人员伤亡

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发展,始终将西部地区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的重要位置,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,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。

端稳端牢中国饭碗——从春耕一线看农业强国建设之一

创新不是“独角戏”,而是“大合唱”,开放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。只有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。一张5500万光年外的黑洞照片,需要调动全球8台射电望远镜“组网”拍摄;一个底层软件的流畅运行,离不开多国程序员写下的几千万行代码作支撑;一个重大的前沿科研工程,从布局到分工,有赖于全球科学家的智慧……当前,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,科学研究的复杂性、系统性、协同性显著增强,国际合作正在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“必选项”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必须持续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,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,实施开放包容、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,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,集聚全球创新要素。

中外专家学者共话世界遗产保护:媒体作用不可或缺
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春播粮食产量占全年六成左右,春管粮食产量占主要口粮的近四成。行走春耕一线,各地区各部门强管理、稳面积、提单产,全力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。

9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环比小幅回落0.2%

“不要管财产,通知村民赶快撤离!”磨西镇共和村党支部书记徐康琼接到电话通知。“从接到电话开始,到凌晨3时,先后打了50多个电话,发了上百条信息。”徐康琼称,首先通知共和村地质灾害点上的监测员,接着通知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人员。大家在雨中与时间赛跑,被叫醒村民纷纷加入敲门行列,地质灾害点238户722名群众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,为防范山体滑坡灾害赢得了宝贵时间,避免了人员伤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